顾恺之:天下谁人不识君!

2022-11-28 16:26

顾恺之:天下谁人不识君!

中国书画家研究会 2022-09-15 11:30 发表于北京


图片


图片



   恺



图片



东晋顾恺之(约344-406 年),今江苏省无锡市人,是中国早期著名画家之一。



才绝、画绝、痴绝

——致中国书画之祖顾恺之



图片
图片

顾恺之,字长康,东晋晋陵无锡人(今江苏无锡人),是杰出的画家、绘画理论家、诗人、文学家。与曹不兴、陆探微、张僧繇合称“六朝四大家”。小字虎头,故世人多称其为顾虎头。

顾氏,原为江南大族,祖上均身居要职,是为名门。自小聪慧有才、博览群书,长文学,工诗赋,多才艺,精书法,尤善绘画。且其人素性率真、通脱、好矜夸、工谐谑、并带有痴呆的意趣。曾先后在驻守荆州的将军桓温、殷仲堪幕府里作过参军,最后作了东晋安帝的散骑常侍官。实际上,他的一生主要从事绘面活动。他是个博学而有才气的艺术家,时人称之“三绝”,谓才绝、画绝、痴绝。

顾恺之多才多艺,在诗赋书法和绘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,当然最突出的还是他的人物画成就。这一成就使他不仅在魏晋南北朝人物画族群中出类拔萃,鳌头独占,而且对后世也有巨大影响,堪称历代楷模。在这方面,他与书圣王羲之在书法领域中所享有的艺术地位是十分类似的。





《洛神赋图》宋摹本 故宫博物院藏




据现有史料记载, 顾恺之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画家,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《女史箴图》《洛神赋图》《列女图》《斫琴图》都是他的杰作。

考察顾恺之人物画的语言特征和风格境界,可以首先集中于他的“线条”运用。那么,顾恺之人物画的线条有什么特点呢?从传世的《洛神赋图》《女史箴图》《列女智仁图》及《斫琴图》等作品来看,其线条大都为舒缓、绵劲而细长—这与汉代帛画人物的线条品格是一脉相承的。

顾恺之正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造,使线条显得更加遒劲而富有韧性,更加舒展而从容不迫,更加宛转而趋于精微完善。




图片

1

《女史箴图》

图片

《女史箴图》唐摹本 (局部)

图片


《女史箴图》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,可惜其原作早已失传,如今存世的,有两个摹本。《女史箴图》是顾恺之依据张华所写的《女史箴》一文而画。

观《女史箴图》,人物形体瘦削、俊秀。加上飘逸的裙带,颇有仙风道骨的神韵。顾恺之的笔法“紧劲连绵,循环超忽”,有一种自然的飘逸感,即所谓“高古游丝描”。

《女史箴图》贵在“神韵”二字。魏晋之前的人物画大都不太注重描绘人物的容貌,而顾恺之则用极其细腻精细的线条描绘了女性的神韵,充分显示了其“以形写神”和“传神写照”的艺术特点。他用笔非常轻盈优美,后人用“高古游丝描”来形容。




2

《洛神赋图》

图片

《洛神赋图》宋摹本 (局部)




《洛神赋图》的画面从曹植在洛水边见到洛神开始, 到洛神飘然离去为止,“遗情想象,顾望怀愁”,交织着如怨如慕、如梦如幻的欢乐与惆怅、向往与失落、憧憬与怀念。全卷构图相连,山水起伏,林木掩映,人物随着赋意的铺陈重复出现,将时间和空间打成一片,体现了传统绘画时空合一的特征。

后来明代詹景风在评价他的《洛神赋图》时说,“其行笔若飞而无一笔怠败”,“亦似游丝而无笔锋顿跌”。还有人用“春云浮空”“流水行地”“春蚕吐丝”等语来形容顾的用笔(线条),可谓形象而贴切。特别是“春蚕吐丝”四字,将顾恺之用笔(线条)之“绵”“缓”“韧”“细”“圆”“转”的特点很好地揭示出来了。




图片

3

《列女图》

图片

《列女仁智图》南宋摹本(局部)




顾恺之特别擅长画女性,他笔下的女性,身材修长,面容姣好,神采动人。《列女图》相传也是顾恺之的手笔,又名《列女仁智图》,内容取材汉代刘向《列女传》“仁智卷”的人物故事。

《列女图》据宋人题跋原有15 段,至南宋已不全,现存10 段,共28 人。每段都有人名和颂辞。画中构图及人物形态十分古朴,线条刚健有力,人物强调晕染,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,女子的眉毛多染朱色,与《女史箴图》《洛神赋图》中秀丽流畅的游丝描有别。


图片


图片

所谓〝痴绝〞,实质上只是顾恺之思想超脱的表现而己。在封建统治下寄身的艺术家顾恺之的性格是率真而饶有风趣的,《晋书》记载“恺之好谐谑,人多爱狎之”深为同时代人所喜爱,这是他“痴绝”的一个方面。

另一方面,顾恺之虽然也是统治阶级的一分子,但当他被较高的统治者所戏弄时,像他这样一个人也就不能不装聋作哑,例如:“恺之尝以一厨画,糊题共前寄桓玄,皆其深所珍惜者。玄乃发其厨后,夺窃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,绐云未开。恺之见封题如初,但失其画,直云:‘妙画通灵,变化而去,亦如人之登仙。’了无怪色。”(见《晋书•顾恺之传》)他的画被人偷去了,怎么会不知道呢?这种假痴假呆的委曲求全,以至“不了了之”的处世方式,是为了避祸远害。

顾恺之为人所称道的“三绝”中的“痴绝”便是指的这种处世方式而说的。

桓玄被史传称为“大司马桓温之孽子”,顾恺之被后世奉为画坛神明。桓温极为赏识、器重顾恺之的才学,招纳其为参军(今参谋),待之“甚见亲昵”。桓温曾说:“恺之体中痴黠各半,合而论之正得平耳。”(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)这种“痴黠各半”是一种自然而达于自由的人生智慧,是不计较的从容,是超得失的自在——用庄子的话说是“与物为春”的逍遥精神。玄学精神,探究其积极而深刻的意义,是追求人生自由和超越的情怀。

“痴绝”,是顾恺之从玄学精神中发挥而得的超越自由的人生大智慧,这是常人不知之智,故名之为“痴”。顾恺之得此智慧,其画神逸,其人通达。


图片


洛神赋图卷(横屏观看)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

女史箴图绢本(横屏观看)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
图片


顾恺之在人物画上的贡献是巨大的,顾恺之的出现,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昭示了更加明确的审美方向,中国人物画的审美品格在顾恺之手中变得更加清晰起来,达到真正成熟和完善的水准。

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大画家,更是流传下了以 “以形写神”为核心的绘画理论,为中国传统绘画奠定了基础,影响千年。他的山水画人大于山,水不容泛,虽不成熟,但已经开始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,因此也被尊为“中国画祖,山水画祖。”

顾恺之是魏晋南北朝人物画族群簇拥出来的最璀璨的巨星,他的绘画成就是经先秦、秦汉长期艺术历史培植而成的艺术奇葩,他从绘画实践中提取和总结出来的美学观点,与谢赫“六法”一样,堪称千古精论,影响深远。是中国整个绘画史上都不能忽视的一代大家。


-THE END-



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